热管技术与VC技术的区别
目前手机用超薄热管的制造工艺与普通热管没有什么不同,只是用烧结铜网代替了毛细结构的铜粉烧结,以适应0.4mm以下的扁平化厚度。
超薄VC采用蚀刻+钎焊或扩散焊工艺,批量应用厚度0.4mm、0.35mm、0.30mm的产品已进入验证或小批量试生产阶段。
这一过程中的差异也导致了热管和VC向更薄的方向发展。业内人士认为,D8薄管要达到0.35mm、0.30mm的厚度一直被期待在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挑战。
热管与VC在应用上的区别
在5G智能手机中,热管与VC一般都是通过热接口材料TIM粘接的。冷端与手机的热源(AP)接触,热端与机身的合金材料接触。通过相变充装工质的快速蒸发凝结过程,热量迅速扩散到机体的合金框架内,通过自然空气对流和辐射散热。目前超薄VC可以实现12~ 15W,超薄管为5~ 6W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热管和均温板的大面积使用,只不过是使壳体温度更加均匀而已。当整机超过自然散热极限时,均温技术将无法应对手机的散热问题,需要新的散热技术。
超薄热管是一维的,其有效长度受到电话的厚度和内部结构的限制。目前行业中批量应用的最长超薄管是努比亚红魔3S D5管,压缩0.35mm,长度87mm。与热管相比,VC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外观有限,可以参考手机的硬件布局,灵活的适应设计。冷端接触面可做大,并覆盖所有热源芯片。整体宽度和长度也可做大,异形、段差结构也没有问题。